——湖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实践团深入珠晖区清泉山社区美的梧桐庄园小区开展网络安全科普活动
为进一步夯实社区网络安全基础,提升居民风险防范的“免疫力”,2025年7月4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e安筑防”实践团联合珠晖区清泉山社区、辖区派出所,在清泉山社区居委会开展网络安全科普宣讲活动,并在美的梧桐庄园小区内进行了随机访谈。实践团结结合前一日调研中发现的居民知识盲区,从“公共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应用风险”,再到“网络信息辨别”、“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网络安全基础”,为听众精心搭建起一座完整的网络安全知识大厦,推动网络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分层宣讲:精准对接群体需求
考虑到社区居民年龄、职业和网络使用习惯的差异,实践团采用了分层宣讲的策略,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宣讲内容。
对于老年群体,他们重点讲解了公共网络安全知识,如公共Wi - Fi的使用风险、如何正确下载软件等。考虑到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宣讲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让老人们轻松理解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时,针对新兴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隐患,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展开剩余72%对于中青年居民和青少年群体,实践团为他们准备了网络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同时聚焦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结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场景,如网络投资、扫码点餐、人脸识别等,引导社区居民学会识别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保障账户安全、防范网络攻击等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在宣讲会中,居民代表先生分享了家人的受骗经历,并感慨道:“今天听了志愿者同学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我也得对家里小孩的上网行为加以约束,还要教给家人更多防诈骗知识。”
网络安全科普宣讲活动照片
访谈调研:贴心交流传递知识
下午,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社区楼下进行访谈。每遇到一个愿意接受访谈的居民,成员们都先礼貌地向居民问好,说明来意,然后根据居民的年龄、职业和网络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展开交流。
在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还多角度拍摄视频和照片,记录下宣讲的精彩瞬间。这些影像资料不仅是对活动的记录,更是后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实践团成员在小区内访谈调研工作照
成效与反馈:从“知风险”到“会防范”
活动结束后,社区里处处洋溢着居民们对网络安全的新认识和新感悟。中年居民李女士感慨道:“现在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和保护个人信息,感觉心里踏实多了。”青少年小王则表示:“以后上网投资、扫码点餐,我都会多留个心眼,不再轻易相信陌生信息。”
同时,志愿者们为社区录制了防诈骗口令并即将投放到社区进行循环播放,社区工作人员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网络安全科普活动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社区居民的心田,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与居民代表合照
青春行动:专业赋能社会治理
“当看到老人们认真记录反诈口诀、踊跃分享自身经历时,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向善’的力量。”实践团成员小陈说。此次“e安筑防”行动是湖南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缩影。接下来,实践团将基于两天的所得所获,开展更为针对性的摆点宣传,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为居民筑牢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通讯员:奉伟强)
发布于:浙江省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