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随着铁路调图,成都至上海、北京,新增“夕发朝至”的动卧列车,为市民商旅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至此,成都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圈目前均实现动卧列车通达。
夜幕降临,动卧列车从成都奔赴不同方向,城市间的时空边界在轨道上悄然消融。
城市群时空距离不再遥远
7月1日晚18时,D985次动卧驶离成都东站,前往上海虹桥站。与此同时,站台另一侧驶向北京丰台站的D966次列车正等待最后检票。4趟夜间卧铺动车组列车从成都出发,分别前往上海、北京。夜色中,中国四大国家级城市群首次实现闭环连接。
当列车穿越秦岭、跨过长江,车厢内旅客的手机屏幕在车厢内闪烁着。“飞机易延误,动车更准时,还能处理工作、联系家人。”频繁往返京蓉的李先生深有体会,“每月往返成都三次,动卧比机票加酒店节省3000多元,还多出半天有效工作时间。”越来越多像李先生这样的商旅人士,将舒适便捷的动卧视为“移动办公室”,铁路的高效和准时正重塑他们的出行选择。
成都至北京的动卧列车车厢 图据西南铁路
清晨的阳光照进北京丰台站站台,旅客箱轮滚动声与谈话声交织,几位商务旅客边走边核对行程。早上八点,上海虹桥站的到站屏亮起抵达信息,两批来自成都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迅速汇入都市人流,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如今,成都已建成成渝高铁、成自宜高铁等8条高快速铁路,形成“1环12射”的铁路网络,与周边及全国主要城市均实现“当日达”,以成都为支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正逐步成型。随着成都至北京、上海动卧的开行,四大城市群间形成了完整的“高铁通勤圈”。中国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在一夜安眠中悄然折叠。
轨上“产业走廊”加速奔涌
今年1月,D961次动卧列车从成都东站驶出,穿越巴山蜀水驶向珠江之滨。当这趟列车于次日上午抵达深圳北站,它连接的不仅是两座城市,更是中国西部与沿海经济大动脉的贯通——川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通过高铁动卧实现“夕发朝至”。
列车飞驰,合作随之奔流。就在动卧开通当月,成都招商团队立即南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新年首场投资促进活动。短短五天时间,38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签约,超260亿元投资落地蓉城。当动卧车厢里的旅客在旅途中安睡时,一条看不见的经济纽带正加速编织。从成都科学城到深圳湾科技园,一条以“研发-制造-应用”为特色的创新走廊正借由轨道的延伸加速成形。
科学城全景 图据四川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
随着7月1日全国铁路调图实施,这条经济走廊正进一步延展。调图后,西部与中部城市的联结骤然紧密,新增的32列动车组将成渝地区与长沙、南昌等中部枢纽高效串联。现在,重庆、成都至长沙最快旅时分别为3小时53分、5小时45分,较调图前压缩1小时18分、50分。当长江上游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中游城市群进入“半日交通圈”,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获得全新加速度。
更宏大的蓝图正在铺展。随着沪蓉、京蓉动卧相继开通,成渝地区正通过钢铁脉络与京津冀、长三角构成“黄金三角”。一个个连接的站台背后,流动的不只是人潮涌动,更是产业要素、创新资源和区域协同的澎湃动能。
“双城”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1月17日晚,身披熊猫特色装饰的“熊猫旅游列车”D962次动卧列车从深圳北站出发,在开行11余小时后到达成都东站。在成都东站,来自深圳的旅客,打开“熊猫之旅”的攻略,直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此刻,大熊猫漫步竹林,游客正近距离观察小熊猫。
大湾区至川渝动卧恰逢周末开行,深圳白领开启了“周五下班出发、周日返程”的跨省游模式。来成都看大熊猫,成为外地游客必打卡的活动之一。在春运期间,加密排班后的“熊猫旅游列车”销售火爆,多趟列车铺位售罄。
1月17日晚,深圳⇋成都“熊猫旅游列车”首发活动在深圳举行。
当前往北京的深夜列车穿过秦岭,自南向北,走廊的感应灯随旅客起身,由暗变亮。此时“深夜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正为旅客准备冷吃兔、冷吃牛肉等川味夜宵,餐车正悄然变身为地域文化的传送门。“我们的服务就像夜空的星光,既要让旅客感受到温暖,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首发班组列车长李月所说道。
本次列车线路调图后,随着山东日照站增开至成都动车,东部海滨游客可直达川西雪山。成都至昆明、磨憨间增开动车组列车,串联起沿线热门旅游城市,“早上成都嗦碗肥肠粉,下午昆明滇池北岸观鸥”成为可能。
当轨道网络将千里之遥压缩为一夜安眠,全国经济四大增长极在“夕发朝至”中相连,一个以时间为尺、以轨道为脉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正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昨夜分隔的都市群,今晨已以一脉铁轨同频共振。
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